大力發展托育服務,是适應人口形勢變化和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。前不久,17部門聯合印發《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》,明确發展普惠托育服務體系,切實減輕群衆生育養育的後顧之憂。
多措并舉,托育服務取得積極進展
目前,我國超過三成的嬰幼兒家庭存在強烈的入托需求,增加普惠托位供給迫在眉睫。2019年以來,國家衛生健康委等部門聚焦供給不足發展瓶頸,在盤活存量、擴大增量上持續發力。
第一是強化頂層設計。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将“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”指标納入經濟社會發展主要指标,爲托育工作提供重要抓手。多個省份通過完善土地、住房、金融等支持政策,加快制定以地級行政區爲單位的整體解決方案,推動建立普惠托育服務體系。
第二是強化經費支持。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國家衛生健康委開展普惠托育服務專項行動,近三年中央預算内投資下達20億元,帶動地方政府和社會投資50多億元,累計新增普惠托位20多萬個。各地積極探索建立财稅支持機制,通過專項補貼、以獎代補、稅費減免、水電民價、融資優惠等形式,促進行業規模化、可持續、高質量發展。
第三是強化标準規範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,圍繞機構設置管理、登記備案、建築設計、保育照護、預防傷害、消防安全、營養喂養、人員培訓等方面,制定出台系列規範性文件,逐步完善托育服務标準規範體系,指導各地做好工作,加強托育機構監督管理,爲嬰幼兒提供科學規範的照護服務。
短闆突出,托育服務發展面臨挑戰
當前,托育服務普遍存在着定價過高、質量欠佳、供給總量不足與部分托位閑置并存等突出矛盾,與群衆需求存在較大差距。亟待破解主要矛盾,補短闆強弱項。
第一是補齊價格短闆。調查顯示,2021年全日托平均托費爲2700元每個月,一線城市普遍高于7000元每個月,遠超出家庭可負擔能力,群衆的高入托需求與機構托位的高空置率并存現象較爲普遍。盡管一些地方已經采取了一些措施,但總體看力度不大,對降低托育服務價格仍杯水車薪。迫切需要加大政府綜合支持力度,降低托育機構的成本和價格,讓有需要的家庭送得起。
第二是補齊質量短闆。确實存在一部分提供托育服務的機構爲控制成本,在設施建設、消防安全、人員配備、登記備案、保育服務等方面“偷工減料”,甚至無證經營、超注冊範圍經營現象,存在較大風險隐患。需要進一步加強行業指導、綜合監管,引導托育機構依法備案,規範經營。
第三是補齊人才短闆。托育機構普遍存在用工難問題,市場缺乏現成可用的人才,培訓成本高、人員流動性大、培訓課程教材短缺,從業者專業性無法保證。迫切需要優化專業目錄,推進托育機構與職業教育的産教融合,加強在職培訓和繼續教育,逐步完善托育人才培養體系,爲事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。
持續發力,推進政策落實落地
發展托育服務是推動三孩生育政策落地見效、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重要配套政策,迫切需要有關方面積極聯動,國家衛生健康委将積極聯動有關方面形成整體合力,推動政策落地見效。
第一是增加供給。國家“十四五”規劃綱要要求2025年全國實現“每千人口擁有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.5個”的目标,是國家綜合評估東中西發展不平衡不充分、大中城市與農村差異較大等情況,選取的“平均值”、劃出的“及格線”。各地要充分考慮本地人口規模、經濟發展、送托需求等實際,下決心、想辦法、抓落實,着力擴大托育服務供給總量,鼓勵社會力量積極參與,拓展社區提供托育、用人單位辦托、家庭托育點等多種模式,打造多元化、多樣化、覆蓋城鄉的托育服務體系,确保圓滿完成目标。
第二是降低價格。2021年,中共中央、國務院印發的《關于優化生育政策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的決定》明确提出“降低生育、養育、教育成本”。應當按照“可以生育養育三個孩子”爲基準,根據多數家庭的可支付能力,合理确定普惠托育服務價格。堅持政府主導,拿出真招實招、投入真金白銀,給政策、給補貼、給優惠,梳理解決一批制約行業發展的痛點、堵點問題,把機構成本降下來,把收托價格降下來,切實減輕家庭養育負擔,促進行業良性發展。
第三是優化服務。家庭照料難,體現在0歲至3歲嬰幼兒的全過程。國家衛生健康委會同相關部門陸續制定的規範性文件,定位6個月齡嬰兒至36個月齡幼兒,指導托育機構提供科學規範的照護服務。各地要注重托育服務與産假制度的有機銜接,大力推動醫育結合,加快推動0歲至3歲托育服務全過程服務和管理。明确托育從業人員保育行爲準則,加強教育培訓,提高服務水平。加強社會宣傳引導,形成誠信、友好的發展環境。
第四是加強監管。加快建立相關部門協同機制,定期評估政策實施效果,落實托育服務的監管責任,定期對托育機構的日常管理與服務、從業人員資質與職業道德規範、食品衛生安全與保健、消防與安保等方面,進行動态檢查。建立各職能部門聯動方案,借助現代化管理手段,實施有效常态監測,全面推進托育服務規範化經營、高質量發展。
(來源:光明日報)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keleier.cn)聯系,我們将及時更正、删除,謝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