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兒童成長中,3-6歲進入幼兒園,6歲以上接受義務教育,早已成爲默認的教育模式,但0-3歲嬰幼兒照護似乎是一個鮮少被讨論的話題。
據國家衛健委相關調查顯示,超過三成家庭表示有托育服務需求。今年6月,艾媒咨詢發布的數據顯示,2021年中國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達1396.6億元,同比增長127.9%,預計在2027年,中國0-3歲嬰幼兒托育市場規模将達1863.2億元。
今年8月,國家衛健委介紹《關于進一步完善和落實積極生育支持措施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意見》)有關情況,表示嬰幼兒無人照料是阻礙生育的首要因素,城市中超過1/3的家庭有托育需求,但供給明顯不足。旺盛的托育需求、日漸規模化的托育行業,但又相對低迷的入托率背後,折射的是托育市場供需的結構性失衡,也暴露出我國全年齡段教育中的一個巨大缺口,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成爲公衆讨論的熱門議題。
近日,記者走訪3歲以下嬰幼兒家長、托育機構與從業人員,呈現廣州嬰幼兒照護現狀,揭開托育行業之困,直視生育友好型社會構建中“幼有所育”短闆問題。
帶娃現狀:
隔代帶娃最經濟穩妥 全職帶娃不在少數
隔代帶娃、全職帶娃是大多數雙職工家庭更青睐的選擇,其中隔代帶娃被認爲是最經濟、最穩妥的方式。陳海鵬覺得自己很幸運,“大寶6歲、小寶3歲,兩個孩子都是爺爺奶奶在帶,給我們省了不少心。我和孩子媽媽周末帶孩子出來走走看看,也讓老人家休息會兒。”陳海鵬說自己家是比較傳統的家庭,父母不會允許自己把孩子送到托育班,也不放心“外人”來帶,所以他從沒考慮過育兒嫂、托育班。但隔代帶娃也有矛盾之處,比如新舊育兒觀念的沖突、父母成爲“老漂一族”來到陌生城市的孤獨。
如果沒有老人幫自己帶娃,帶娃就需要考慮多方面的因素。生完孩子後,吳雨一直想回去上班,但問題擺在眼前。吳雨算過一筆賬,7個月大的孩子要上托嬰班,每個月收費在6500元左右,如果不能按時在下午5點前接走孩子需要交一筆晚托費,孩子可以待到7點前。除此之外還有孩子的輔食和餐費等共計850元,每個月共支出7500元左右。吳雨也打聽過住家育兒嫂的價格,大概也是6000元/月,多方權衡後,吳雨決定繼續做全職媽媽。
但全職帶娃不代表就是一個完美的方案。經濟壓力是最現實的問題,家裏少一份收入就意味着要精打細算地生活,花錢主要圍繞家庭和孩子的支出。其次是失去自我的空虛和脫離社會的焦慮,在采訪中,吳雨多次表達對上班女性的羨慕。“選擇全職帶娃是自己的意願,但還是有一種被迫付出的感覺,因爲全部身心都在家庭。”
家長顧慮:
機構靠譜嗎?環境衛生嗎?收費貴嗎?
無論是一孩、二孩還是三孩,如何帶娃都是困擾人們的難題。在記者走訪中,八成以上家庭表示自己家附近設有托育機構。超過半數以上的家庭表示有入托的意願,但機構是否安全、老師是否有責任感、環境是否衛生、育嬰師操作是否規範等,影響着家庭的入托行爲。其中機構收費标準與安全性是受訪的20個家庭幾乎集中在意的因素。
在記者調查中,目前托育機構主要有兩種類型,一種是社會力量投資機構,一種是企業自辦機構,且以社會力量投資機構爲主,也就是所謂的私立托育機構。“私立機構的口碑是最重要的,我們怕萬一繳費後機構跑路怎麽辦?又該怎麽保障機構規範運行?如果多一些公立機構、普惠機構,或者減免部分學費、給予入托的家庭補貼,也能夠給家長送孩子入托的信心和底氣。”有受訪家庭表示,不少托育機構收費超出了家庭可負擔能力範圍。
劉臨川的兒子5個月了,他看過不少托育機構,“如果有公立機構或者找大品牌的機構,或許會更讓人放心。”爲了消除他的顧慮,托育機構曾表示,可以爲家長提供資質證明,并表示機構有全方位覆蓋的攝像頭,可提供相關圖片、視頻等。劉臨川思慮再三後決定孩子媽媽休完産假,接家裏老人來幫忙帶孩子,“家裏老人一直都想來給我照顧孩子。”
即使把孩子送到了托育機構,接送孩子的時間也是一個問題。家住增城的張倩是一名小學語文老師,懷了二寶後她就把大寶送去了托育機構。張倩覺得托育機構可以給孩子提供一些日常的技能,還能教會孩子自律,有時候會比請阿姨劃算。但是不少機構都得下午4點半到6點之間去接,這讓她很頭疼。“雙職工難啊,我們不能保證自己的下班時間會很準時。如果可以托到7點左右,會很大程度緩解這個情況。”
行業調查:
成本難降、生源不穩是普遍問題
記者走訪中,“先活下去”,是托育機構發出的共同聲音。不少托育機構處于起步期,而且以小微企業爲主,抗風險能力不足。對于托育機構來說,成本難降、生源不穩、抗壓能力弱、信任難建是普遍問題。
“以往從來沒有像今年這樣,多位家長說受經濟影響,不得不把孩子送回老家撫養。”入行3年來,廣州君蒙國際兒童之家負責人唐老師感覺今年是最難的。“每個月不算雜費,房租加教師工資就要将近30萬元。”唐老師介紹,由于成本難降,穩定的生源是各個機構賴以生存的現金流來源。
教育行業一直是被普遍看好的行業。早些年,有些人爲了掙快錢加入早教、托育行業,造成宣傳和實際并不符合,“這大大降低了嬰幼兒照護行業的口碑,目前對行業的不信任是造成家長不敢托的重要因素。”唐老師所在機構沒有1歲以下的孩子入托。“以前我們爲了招收低月齡的孩子,專門購買了按摩椅、小床,後來發現幾乎沒有家長過來咨詢,甚至有的家長根本不知道6個月的孩子也可以送來托育。”
同樣的聲音在廣船博悅托育中心陳老師這裏得到了印證。作爲企業辦托育中心,并于去年入選海珠區托育優質服務示範點,該中心擁有更高的可信度,但招生依然需要費很大力氣。
“我們是企業自有物業,因此在房租等成本這塊會相對好一些。目前我們正在申報區普惠托育試點,收費基本是普惠園的價格水平。”陳老師告訴記者,目前大部分嬰幼兒家庭對托育機構認識不足,更傾向于保守的育兒方式,托育像幼兒園那樣成爲家長的“剛需”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。
盡管目前托育行業被大力倡導,但在具體操作中還是會出現流程繁瑣的現象。據了解,爲了規範托育機構運營,目前廣州市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機構實施“登記備案”制度。廣州市某托育機構負責人趙老師告訴記者,場地使用證明是最讓他爲難的,“還有租金如何減免等,希望有更多細化的指引出台,讓我們能更好地享受政策紅利。”
廣州行動:
統籌打造15分鍾社區托育服務圈
2020年,廣州通過了《廣州市推進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服務工作實施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實施方案》)。《實施方案》明确廣州将建立完善嬰幼兒照護服務規範管理體系。
去年,廣州市衛健委公布了11家廣州市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優質服務示範點單位,并上線“廣州市托育地圖”。今年六一前夕,《廣州市人口發展及社會領域公共服務體系建設“十四五”規劃》再次明确,統籌打造15分鍾社區托育服務圈。規範與促進托育行業發展,爲家長提供“願托、敢托、放心托”的服務。一系列政策和方案的出台,爲嬰幼兒照護行業發展規劃了方向,也很大程度上提振了行業信心。
近年來,廣州多地出現了社區互助托育、家庭式托育等方式,如黃埔區文沖街打造的社區互助托育“向日葵親子小屋”,邀請有空閑的家長互助看護,爲社區孩子提供短托服務。此外,也有不少人在自家住所開辦家庭式托育園,爲3歲以下嬰幼兒提供服務。這類托育方式由于經營成本低、招生壓力小,使托育服務行業呈現出多元化的經營模式。
不可否認的是,托育需求與政策紅利不斷吸引投資者入局。擴大規範化托育服務供給,減輕機構經營負擔,着力解決托育市場供需結構性失衡問題,也是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不得不直面的現實問題。
如何提振家長對于托育行業的信任?如何讓托育行業發展更加有信心?廣州市嬰幼兒托育照護服務行業協會會長成欣欣表示,“我們國家托育行業發展起步相對較晚,但這是很有未來的行業。我們首先要把家長放心作爲機構的發展導向,托育行業本質上是服務行業,服務質量決定了行業發展。”
據了解,目前廣州市對3歲以下嬰幼兒托育機構實施“登記備案”制度,爲了規範托育機構運營,機構在申請備案時有非常嚴格的要求。廣州市嬰幼兒托育照護服務行業協會秘書長劉曉妮表示,“最重要的是全市托育機構能夠規範經營,用專業的服務獲取家長的信任。此外,我們也呼籲未備案的托育機構盡快進行備案,才能夠給家長提供安心放心的托育服務。”
(來源:廣州日報)
聲明:轉載此文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。若有來源标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,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(keleier.cn)聯系,我們将及時更正、删除,謝謝。